暴赚623亿!安踏成营收冠军中国制造靠狠活拿捏外国男人曾经国外品牌耐克和阿迪达斯,它们在中国抢占了大部分的体育用品市场,导致国产品牌的生存空间变得非常小。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国内品牌市场占有率的前两名,一直都是耐克和阿迪,在这两个品牌争抢第一时,其他的国产品牌也在不断追赶中。
2022年,安踏就成功超过耐克,坐上了第一名的头把交椅,到了现在,安踏正在一步步拉开与耐克之间的差距。
近日,安踏集团发布了2023年的财务报表,从报表中能够看到,2023年的安踏集团收益打破历史记录,增长至623亿元,成为了中国市场的领头人。
再综合其他体育用品公司曝光的财务报表数据,安踏集团的营收超过了耐克100亿,这也就表明在经历了多年的追赶后,安踏成功的完成了弯道超车。
安踏的前身,是丁世忠父亲丁和木创办的,当时晋江有很多人创办了鞋厂,为了赚钱,丁和木也赶起了潮流。
后来,鞋厂的竞争压力变大,丁和木自感无力支撑,于是他的儿子丁世忠表示自己可以接手父亲的鞋厂。
于是在1991年,安踏鞋业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安踏品牌由此诞生,这时候的安踏主要是一家小型体育用品店,专注于生产和销售运动鞋。
早年间,耐克、阿迪等运动品牌就已经进入到了中国,并且留下了“贵”的消费印象,因此为了安踏为了在市场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就走起了“亲民路线”。
丁世忠看到了请代言人的重要性,因此力排众议,拿出当年营业额的三百万,用来签约代言人,经过考虑后,丁世忠打算让孔令辉作为代言人。
1999年,安踏邀请了乒乓球世界冠军孔令辉作为其品牌形象代言人,这一举措极大地提升了安踏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进入新世纪后,安踏开始注重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安踏成立了研发中心,致力于运动鞋科技的研发和创新。
2005年,安踏斥资3000万元建立了行业第一家、也是至今为止唯一一家获得国家级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进一步巩固了其在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
同年,安踏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开设专卖店,与国际知名品牌展开合作,通过合资企业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这一举措极大地提升了安踏的国际化水平和竞争力。
在2007年,安踏成功登陆香港主板,融资31.68亿港元,创下了资本市场市盈率及募集金额的行业第一。
为了实现自己多品牌的战略,2009年,安踏收购了意大利著名品牌斐乐,进一步丰富了其产品线和市场布局。
2013年,安踏继续成为中国奥委会2013-2016年的战略合作伙伴,进一步巩固了其在体育领域的领导地位。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安踏迎来了全面发展期,安踏不仅继续深耕体育用品市场,还积极拓展多元化业务。
例如,安踏推出了儿童运动鞋服系列、户外运动鞋服系列等新产品线,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同时安踏还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推出了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
开始转型后的安踏业绩确实有了显著的提升完美体育,但是这样的模式也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比如公司内部的架构以及经销流程就需要调整变动。
并且这样的模式对于品牌的各项能力及成本都是不小的挑战,再加上这样的模式会导致安踏的存货增加,相比于其他品牌的存货周转,安踏的周转天数要明显多四十天左右。
对于现在的运动品牌来说,科技研发才是首要指标,想要产品有竞争力,就必须要进行大量的科研投入。
而安踏的研发投入仅仅占了收益的2.6%,而耐克等国际品牌的科研投入则占比5%-10%,所以安踏还需要有很长的路要走。
另外,安踏的“发家史”,离不开它疯狂的“买买买”,安踏一系列的并购确实大幅度的增加了营收的规模。
但很难说安踏在一些领域获得了绝对的领先,目前还有不少的品牌正在入局,这些品牌也始终将产品提升放在首位。